可以前往我們的YouTube頻道「Travel Seeker那天老公說我們出國吧」看一下這篇文章的影片分享喔!
為期一個月的日本三大祭典「祇園祭」最大的活動就是每年7月17號所舉辦的山鉾巡行前祭,2022年剛好遇到日本三連休,所以雖然沒有國外觀光客,但來訪京都的遊客卻還是相當多。
號稱「小雨決行,大雨強行」的祗園祭據說在過去從來沒有因為天氣因素而停止舉辦,但卻因為疫情的關係停止了兩年,明明就是一個在過去是為了驅除日本各地疫情而舉辦的祭典,顯得相當的諷刺。
睽違三年的祗園祭終於又在2022年再次舉辦,而也終於在7月17號這一天迎來前祭,一早起床整理一下就馬上直奔會場,住在京都真的是太幸福了!祗園祭的上篇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前祭山鉾巡行】
雖然事前的天氣預報都是陰雨天,但可能上天有保佑,祗園祭的活動期間都沒有下雨,非常的幸運,而在幸運的天氣中也終於迎來祗園祭的高潮活動「山鉾巡行」的前祭。
雖然前祭是從烏丸站附近開始出發,但因為想要看山鉾轉彎的景色,所以放棄了前祭一開始的一些活動,而是直奔四條大道和河原町大道的轉角處守株待兔。
被清空的街道和圍繞在四周的觀光客是平常的京都很難得一見的景色,光是這一點就很特別。而我位在的西北角前方剛好有準備山鉾轉彎時所需要的水的月桂冠的工作人員,所以時不時都會被擋住。
9點從烏丸出發的遶行隊伍大概在9點40時會抵達河原町大道和四条大道的轉彎處,而帶頭的神職人員會先在廣場上對著八坂神社的方向進行一些儀式,正式宣告祗園祭前祭的開始。
前祭總共有23個山鉾繞行,而帶隊的是唯一一個位在烏丸大道東側的山鉾「長刀鉾」,裝飾在長刀鉾最上端的大長刀有著驅除疾病邪惡的功用。
話說回來每一年繞行隊伍的順序都是抽籤的,但因為長刀鉾的驅除疾病邪惡的代表,所以長刀鉾都是隊伍的第一個。
巨大的長刀鉾來到河原町大道和四条大道的交會處後,緊接著就是山鉾轉換方向的最大看頭。因為山鉾的巨大輪子是沒有辦法轉向的,所以必須要靠人力和小技巧來讓他轉彎。
除了蠻力硬幹以外,在前輪的轉彎處會有山鉾的人員在底下鋪上竹片,而為了降低摩擦力會在竹片上灑水,這也就是為什麼廣場的一旁會有月桂冠的工作人員準備水的原因。
經過三次的擺竹片、澆水和隊伍前方大力的拉動後,終於將長刀鉾轉向北邊,準備再沿著河原町大道繼續往北繞行,而每轉動一次觀光客都會驚呼並拍手,真的是很有趣。
緊接在長刀鉾後方的則是孟宗山,孟宗山是取自中國二十四孝之一的孟宗為了生病的母親而在大雪的冬季中挖竹筍的故事。
不同於巨大的「鉾」轉彎時需要相當多的人力和技巧,「山」轉彎的時候完全就是靠蠻力,是透過推動「山」的這些人力將「山」給舉起來轉彎,也是蠻有看頭的。
接著上場的是保昌山,保昌是是在描述和泉式部和被和泉式部要求將紫宸殿的紅梅摘下來給他的丹後守平井保昌的戀愛物語,也因此保昌山上方的人偶拿著一大束紅梅。
郭巨山同樣也是在描述中國二十四孝之一的故事,是在說明郭巨因為貧窮而無法養活母親和孩子,而在要將孩子埋在山裡的時候意外從土中挖出黃金釜的故事。
經過三個「山」以後,又再度迎來巨大的「鉾」,而這次繞行而來的是函谷鉾。函谷鉾是在說明中國戰國時代的齊國國主孟嘗君因為雞叫聲而從函谷關脫逃的故事。
話說回來幾乎所有的「鉾」都有一尊塗著白臉的人偶,但唯獨在長刀鉾上的不是人偶而是真的小孩,這也是特別的地方。
而如同長刀鉾一樣,函谷鉾在轉彎的時候也是有許多工作人員在轉彎的軌道上擺著許多竹片並潑水在上,然後再靠前方的人力將「鉾」給轉向,當然也少不了觀光客的驚呼和拍手就是。
接著上場的則是白樂天山,白樂天山是來自唐朝詩人白樂天在向道林禪師詢問佛法大意的故事。
而從第二輪的「山」的轉向開始,不單單只是轉90度,而是會轉360度來讓四方的遊客都能瞧見,也多了變化更招來觀光客的呼聲。
四条傘鉾雖然被稱為「鉾」,但它的規模比較小,比較算是偏向「山」的設計,而且比較特別的是四条傘鉾的遊行隊伍中還有小孩,也會在抵達廣場後停下來向八坂神社的方向鞠躬。
而四条傘鉾上的傘據說是起源於應仁之亂以前的古老形式的傘鉾,上方還裝飾有花瓶、赤幣和若松。
油天神山則是從過去以來一直存在於油小路通上的風早町內被祭祀的天神有關,油天神山上方的小寺廟也是從寺廟中請來的。
油天神山在轉彎時竟然是繞了兩圈,完全超出觀光客意料之外,也迎來更大的呼聲和拍手呢!
油天神山過後又再度迎來巨大的「鉾」,也是我們在山鉾建造和宵山活動時常常經過且見到的月鉾,而在月鉾上的白臉小娃也是人偶。
接著再度是「山」的遊行隊伍,首先上場的是螳螂山,是引自於螳臂擋車的典故。而我們也在看完螳螂山後就沿著四条大道往西前進,一路看著正在繞行中的剩下的各大山鉾。
在螳螂山後方跟著的是山伏山,他是來自於過去在八坂之塔法觀寺的五重塔在傾倒的時候,傾注畢生法力來恢復其原狀的山伏「淨藏貴所」。
霰天神山則是在敘說過去永正年間發生大火的時候突然下起大霰來滅火,且隨著霰而同時下凡的天神相關的故事。
跟在後方的雞鉾則是來自於過去中國的皇帝堯在平治天下後,因為已經用不到的訴訟之鼓長了青苔而成為雞的居所的故事。
雖然是來自於中國的故事,但特別的是雞鉾後方所掛著的畫作竟然是西方貴族騎士的內容,很特別。
木賊山則是在敘說孩子因為被山賊侵害,而一個人在信濃伏屋鄉土中將所有的山賊趕盡殺絕的老翁的謠曲「木賊」的故事。
木賊山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是幾乎所有參與遊行的工作人員都是外國人,還蠻好奇要怎麼參加呢!
綾傘鉾的鉾頭則是有著金雞和金幣的古老形式的傘鉾,但比起綾傘鉾本身,更吸引目光的是裝扮非常帥氣的遊行人員,感覺武功超強XD。
占出山則是在描述神功皇后在新羅遠征的時候,在肥前松浦川掉到竹筴魚而有了戰勝前兆的故事由來。
緊接在後的則是菊水鉾,他是跟室町時代末期千利休老師武野紹鴎的居所大黒庵中的菊水井有關。
芦刈山則是來自謠曲芦刈,是在敘述一個因為某些原因而跟妻子分開並在難波水邊一個人獨自割著蘆薈的老翁,在三年後終於與妻子再會的故事。
伯牙山則是敘說中國周朝的彈琴名人伯牙因為摯友鍾子期過世的消息而將琴弦彈斷的故事。
太子山則是祭祀日本聖德太子的山鉾。
前祭繞行隊伍的最後三座則是都是相當豪華巨大的「鉾」,首先是掛著許多貓頭鷹飛翔的清真寺掛毯的放下鉾。他是源自於祭祀真木天王座的放下僧。
接著是跟「鉾」一樣有巨大規模其實是「山」的岩戶山,他是來自於天戶大神將天的岩戶給打開後現身的日本神話故事。
前祭的繞行隊伍的最後則是船鉾,他是來自於神功皇后在新羅遠征時所搭的船。
9點開始從烏丸出發的前祭共23座山鉾,我們雖然只待到11點多並用走的看完所有的山鉾,但實際上這些山鉾是繞到快下午3點才要結束,真的是很大型的祭典呀!
而且這些在前祭繞行的山鉾在繞行結束後的當天就會馬上拆掉,真的是一年只出來見面大概一個禮拜就不見,實在是很難得呢!
【後寄宵山】
距離前祭結束不到一個禮拜,後祭的宵山活動又如火如荼般地展開,其實正確來說前祭結束的隔一天就開始了後祭祭典中會出現的山鉾興建。
後祭的山鉾興建由於是在平日進行,因為需要上班的緣故,所以就沒有前往觀賞,而是直接在後祭宵山時才前往各大山鉾走走看看。
相較於前祭各大山鉾平均的分配在烏丸大道以西這一側,後祭的各大山鉾則是集中在烏丸大道和四条大道交匯處的西北側,而山鉾的數量也從23座銳減成11座。
而另外一個特別不同的則是後祭的宵山活動幾乎沒有攤販,且沒有步行者天國,相對於前祭熱鬧滾滾的宵山,後祭的宵山則是相對比較莊嚴。
可能也是因為來參訪後祭的遊客比較少,所以整體逛起來比較舒服,且也可以比較順暢地進入一些山鉾的保存會所內參觀。
而2022年的後祭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隔了196年後再度出現在世人眼前的鷹山,相對於其他山鉾來講,鷹山的建材很明顯的相對比較新穎,也相對比較有人氣。
鷹山也同時是後祭的11座山鉾中少數有開放讓遊客登上山鉾參觀的,再加上是隔了快200年才又重新出現的緣故,鷹山的人氣高居不下,排隊登山鉾的遊客可說是大排長龍呢!
轉進新町通內往南走來到八幡山的町內,八幡山町內的居家建築幾乎戶戶門前都有掛著門簾,非常的有一致性和整體性呢!
繼續往南走來到北觀音山,雖然是座「山」,但整體構造跟「鉾」相當的類似,而且裝飾非常的金碧輝煌,很是氣派。
不知道是因為前祭宵山時人太多沒有仔細欣賞還是怎麼樣,我發現後祭各大山鉾的附近都有許多展示,整個街道就像是一個美術館或博物館,很有看頭!
我自己很喜歡從南觀音山走到大船鉾的這一段路,沿路上兩旁都高掛著燈籠,雖然白天沒有點燈,但完全可以想像晚上的景色,蠻推薦兩個時段都來走走瞧瞧。
就像前祭也有船鉾一樣,後祭也有專屬後祭的船鉾「大船鉾」,而「大船鉾」的前頭掛著的巨大金碧輝煌的龍頭也是看點之一,期待他在山鉾巡行時候的氣派表現呢!
【後祭山鉾巡行】
前祭山鉾巡行的一個禮拜後再度迎來後祭的山鉾巡行,由於山鉾的數量少了一半,因此後祭的山鉾巡行時間相對比較快結束,但即便如此還是看頭十足。
這次並沒有像前祭山鉾巡行的時候再祭典開始前就早早前去卡位,9點半開始前大概15分鐘抵達,也在東北角有著不錯的位置。
9點半一到,遊行隊伍正式出發,領頭的還是舉著「祗園會」旗子的掌旗官和八坂神社的神務官,只是跟前祭不同的是後祭並沒有像是長刀鉾那樣展開結界出發的儀式,而是很普通的開始遊行。
後祭的第一台山鉾一直都是橋弁慶山領頭,他是所有舁山中唯一一個不用抽籤來決定遊行順序的,而橋弁慶山的故事則是來自於在五条橋上牛若丸和弁慶相遇的謡曲・橋弁慶。
而北觀音山也跟橋弁慶山一樣,並不用抽籤決定順序,也是每年都是在後祭的遊行隊伍中的第二順位。在過去北觀音山和南觀音山是每年交換出巡的,但從明治時代開始,北觀音山和南觀音山就每年同時出現。
北觀音山本身是來自於放置在山鉾上的楊柳觀音像和韋駄天立像,而雖然他是「山」,但裝飾和規模上都跟「鉾」沒有太大的差異。
緊接著上場的是淨妙山,他的故事是來自於1180年的宇治川戰爭時,在首陣爭鬥的三井寺僧兵・筒井浄妙。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山車上會有一座像是在飛行的士兵人偶,但在山車前方的箭很有戰爭臨場感。
第四座登場的山車則是鯉山,是來自於中國鯉躍龍門的故事,山車上的鯉魚長達1.5公尺,據說是左甚五郎的作品。
鈴鹿山則是來自於將惡鬼從伊勢鈴鹿山驅除拯救當地人的鈴鹿権現和瀬織津姫命的傳說,在山鉾巡行後,鈴鹿山會授與掛在山車上松樹的可以去除盜難災厄的繪馬。
跟北觀音山一樣,南觀音山雖然是座「山」,但裝飾和規模上都跟「鉾」沒有太大的差異,而他同樣也是跟楊柳観音像有關,只是南觀音山多了侍從的善財童子像。
掛在南觀音山後方的麒麟、龍像非常的有氣勢,很值得一看。
緊接著繞行的役行者山則是跟作為修験道開山始祖的小角有關,據說小角使用了一言主神來建造了橫跨葛城和大峰之間的石橋。
黒主山則是來自於在謡曲「志賀」中被歌頌的平安時代的歌人「六歌仙」的其中一人的大伴黒主,在黒主山上頭裝飾的人造櫻花據說跟除惡粽一樣,都可以阻止壞事進入家中。
八幡山則是將在街道中被祭祀的八幡宮的神明給請出來的山車,仔細看的話八幡山上方的鳥居上,有停留著象徵著夫婦圓滿的雌雄鴿子。在祗園祭期間以外,八幡宮的神明都在八幡町會所中被祭祀。
又被稱為太郎山或樽負山的鷹山則是在後祭的11座山鉾中少數的大型山鉾,在1826年發生的激烈午後雷陣雨而部分懸掛裝飾品被損毀後,
又在1864年的元治大火中,象徵神明的鷹匠、犬飼和樽負和一部分的裝飾品留存下來以外,其他都被燒毀,是命運相當多舛的山鉾車。
而自從1826年後,鷹山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巡迴隊伍裡,但在隔了196年後重新又在2022年的山鉾巡行中出現,是今年祗園祭的重頭戲。
後祭的山鉾巡行的最後一座山鉾則是在前方掛著金碧輝煌龍頭的大船鉾,他也是跟前祭的船鉾一樣,不需要抽籤而永遠被排在後祭最後順位的山鉾。
大船鉾跟鷹山有著同樣悲慘的命運,他在1864年元治大火中被燒毀,但在2014年重建後,隔了150年再度回到遊行隊伍內。
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大船鉾比起前祭的船鉾要大上一輪,而相對於代表著出陣的船鉾,大船鉾則代表著凱旋而歸的船。
日本三大祭典之一的祗園祭在每年的7月可以說是京都的一大重頭戲,大大小小的祭典和活動不斷在京都各處上演。
雖然後祭的山鉾巡行結束後到7月31日前都還有小型活動舉辦著,但後祭的山鉾巡行結束後也代表著祗園祭即將進入尾聲,再等明年的祗園祭捲土重來。
很幸運地在2022年搬來京都後能夠參與到因為疫情而停辦兩年的祗園祭,也在燥熱的七月中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真的是一個很特別且一定要參加體驗的祭典呀!
可以前往我們的YouTube頻道「Travel Seeker那天老公說我們出國吧」看一下這篇文章的影片分享喔!
你可能會有興趣:
留言列表